秦桑曲

作者:龙江筝社发布时间:2017-01-19

《秦桑曲》这首作品体现了周延甲对秦地文化的理解和热爱,其中融进了陕西地方音乐风格特点和特色的技法。旋律如泣如诉、催人泪下,深刻地表达出“盼妇思夫伤悲切,一曲‘秦桑’泪万行”的情感,通过对外派筝曲的学习、继承、借鉴并根据陕西地方音乐风格表现的特点,采用诸派技法之所长,运用了诸如左手大指压按弦,右手大指压按弦,右手大指大关节长摇等陕西筝曲独特的演奏技法,是陕西筝的代表曲目之一。
    《秦桑曲》借鉴了陕西民间音乐,尤其是地方戏曲的音阶音律特点,形成了以下两个主要风格特征:在音律上表现为徵调式七声音阶中的两个特性音(也称偏音)4与7的音高带有微差,4音略偏高(微升4 微升相当于四分之一半音),7音略偏低(接近于微升降7 微升相当于四分之一半音),而且根据旋律的进行,这两个音还具有游移性和不稳定性。它们的游移走向通常是4向3音的方向游移,7向6音的方向游移。这种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倾向,形成了乐曲独特的韵味。在旋律进行上的特点是:在一般情况下,上行跳进,下行级进。这种曲调旋法,具有鲜明的对比性,上行跳进可产生激动、活跃的情绪;下行级进则产生委婉、哀怨的效果。音乐通过旋律进行中级进与跳进的交互运用,委婉中有哀怨、激动中有抒情,使人在跌宕错落、莫辩宫商的离迷之际,充分领略了陕西音乐中的神韵,感受到乐曲所表现的“热耳酸心”的艺术效果。
该曲左手的按音,滑音颤音对情感的表达影响很大,所以第一要保持音高准确,用 力过大或过小都会产生明显的音高变化影响乐曲的整体表现 效果。二要掌握好颤音幅度,在右手摇指与左手颤音并用的 时候,左右手配合所产生的音要融为一体,使音乐更揪心, 更具冲击力,充分表现曲子的感情。同时由弱到强的同音反复和着左手层层递增的颤音,将乐曲推向高潮,不但突出了乐曲的调式色彩,更强烈渲染了乐曲的悲剧色彩。


上一篇: 秦桑曲
下一篇: 浏阳河